在北京的台式鷄排

在北京的台式鷄排

剛開始去小何(化名)的雞排店倒不是為了雞排,而是她在夏天時會賣刨冰!刨冰對我那是致命的吸引力,一到夏天,就常常去買刨冰。每次她總要問我要不要帶塊炸雞排,雖然我并不好炸雞這口,但因為搭配著刨冰的關係,也買過幾回她的雞排。

北京的台灣人其實不少,在前門大街、石景山等地都有“台灣街”賣些所謂的台灣小吃。

但要說地道的話,那比起那些台灣街裡面華而不實的海外版台灣小吃來說,小何的炸雞排是真地道,就和在任何一條台北的小巷子里吃的炸雞排是一樣的。

小何說她不只這個店,她和她妹妹各自開了一個店,以後希望做成連鎖。我想她年紀輕輕,就小有成就,覺得也挺牛的。她卻告訴我,實際上就是因為她把家產“敗”光了,才“淪落”到賣雞排......

每個小店背後總有一段故事

小何姐妹倆原來和父親在台灣生活是挺優越的。她說父親早年作生意賺了不少,老了退休了就想回大陸(她父親應該是49年去台的,所以才會想老了回家鄉)。

姐妹倆在台時,實際上是遊手好閒,沒有做啥正經事。按現在的話說,她倆當時就是個啃老族。住著父親給的房子,花著父親的錢。

既然父親要回大陸,她們倆就想著把她們名下的房賣了、拿著現金也到大陸來發展。

04、05年那會兒台灣房價也稍漲起來了,賣了房其實手頭上錢不少。姐妹倆意氣風發的覺得她們拿了父親這筆錢,開個餐廳、做個生意,那有什麼難的。於是房子賣了以後,收拾收拾,準備開始幹一番事業啦。

然而,就像“減肥最好的日子永遠是明天”一樣,她倆也覺得要開始打拼前,先玩個一、兩個月應該不為過吧!明天再開始做生意也不遲。

於是乎,永遠都存在的明天,讓她倆一玩就玩了2年,這麼一揮霍,竟然把賣房的錢就。用。光。了!她倆也想不到她父親一輩子累下的家業,她倆竟然在2年的時間,吃喝玩樂就把它用盡了!

(我估計她倆是環遊世界外加常駐拉斯維加斯了吧......)

倆人這才驚醒,自己既沒有一技之長,也沒車沒房,腦袋一下炸了,開始到處尋求幫助,才發現,人情薄如紙。曾經的狐朋酒友,那都是來幫著花錢,可不是來幫著幹活兒的。只能兢兢業業去學門手藝來養活自己。

倆人苦苦去求了炸雞排的配方,這才認認真真作著以前自己都瞧不上眼的小生意,賣起了炸雞排。如今,也作了2、3年,還開展了另外一家店,總算是感覺活過來了。

雖然結局也還算勵志,但也許是不想每次吃雞排的時候,總想起老闆娘的這段敗金歲月,從那以後,我也就不再去買雞排了。只是祝福她們。

(北京,2010)


留言

熱門文章